如今,物业保洁公司面临着三大痛点:保洁行业的用工成本逐年增加,而保洁合同人均单价的增幅远低于用人成本增幅,保洁公司的盈利空间持续减少;保洁人员的招聘越来越难,员工平均年龄逐年增高;保洁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没有明显提升,但保洁工作的标准、内容、工作量却普遍提高。
面对行业痛点,许多物业公司施行物业保洁精细化六大措施,通过鼓励员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饱和工作量,促进公司以较高薪酬吸引较年轻的人员从业,达到成本和形象的双改善;通过鼓励公司合理配置监管人员和周期保洁人员,促进公司集约化经营,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;通过专业清洁设备及智能清洁设备替代人工,促进公司机械化投入,以达到工作质量和服务形象双提升。
1. 科学分区,保证工作量饱和高效
对各保洁区域要执行专岗、专人,提高操作的熟练度,减少操作失误和不合格率,对于休息时间或临时请假,要有相对固定的替班人员。对于保洁操作过程的工作告示牌等要定点,保洁操作要定时,便于提高监督的有效性、及时性,减少保洁人员窝工、怠工的现象。
保洁区域要根据范围、人员活动频次、材质、复杂程度、形象指数等因素进行科学划分,科学测算工作量。
例如办公区域及走廊是人员活动的高频区域,相应的保洁频次也要增加,每天至少两次保洁是必要的,消防逃生楼道平时人员很少到达,保洁频次完全可以降低,2-3天一次甚至一周一次都是可以的;入口和主干道地面属于形象指数高的区域,至少每周高压水枪清洗或石材深度保洁一次,次干道等区域形象指数相对较低,可以两到三周冲洗一次。
2. 简单有效的作业指导书和明确可操作的检查标准
绝大多数的保洁人员文化程度不高,繁杂的作业指导书根本不适用,要把作业指导书编成简单的口诀和记录表单,让保洁人员易懂易会,看起来一目了然。例如不同区域的清洁用具,以配图的方式让员工秒懂,保洁内容形成详细的表单,让员工以打勾的方式记录,使作业流程简单明了。
检查标准也要因地制宜,比如地面白色垃圾不是单以发现垃圾多长时间打扫为检查标准,而是根据不同区域制订不同的标准,楼内垃圾尤其是大厅、电梯前室等位置,以垃圾清扫及时率为标准为宜,干道和步道以单位面积垃圾数量为标准为宜。肢体可触碰区域的尘迹可指检或纸检,非肢体直接触碰区域以目视检查就可以了。
3. 制订合理的保洁周期和有效的保洁计划
不同的保洁区域有不同的保洁要求,短周期的保洁针对的是人员高频触达的区域,对于很多区域而言,更多的是中长周期或应急情况的保洁。例如景观水池的清洗、不上人屋顶的保洁、外墙面清洗、石材养护等,这些区域保洁周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,频次太高浪费人力物力,频次太低影响品质效果,保洁周期的制订是考验公司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。
4. 适配的清洁工具和清洁剂
清洁工具的配置一方面要考虑工效的问题,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形象的问题。不同区域的保洁人员要有相应的标准配置,这些标准配置要有相应的工具包或者工具车承载。例如很多保洁公司为保洁配置了拖把池,这是一种谬误,既影响了美观又降低工作效率,保洁员每次到拖把池清洗拖把,其花在路途上的无用功也极大的降低了劳动效率。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配置多用途保洁车,放置榨水车或水桶,适当设置取水点方便保洁人员取水倒水,不但提高了效率,也改善了环境形象。
全能清洁剂、不锈钢保养清洁剂、尘推油等专用清洁剂对于增强保洁效果、防止损伤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而保洁人员使用钢丝球清除电梯轿厢不锈钢墙面污渍、用草酸清洗大理石材等都是典型的保洁事故,虽然清洁效果明显,但对清洁物体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损伤。清洁公司应充分了解保洁区域内的材质及其保养工作,做好正确的工具和清洁剂配置,并对保洁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。
5. 健全的检查监督及考核体系
保洁公司要建立自身的巡检机制,低频保洁不代表低频巡检,相反,巡检的全覆盖高频次是保洁效果的主要保证,只有通过全覆盖高频次的巡检,才能及时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对于保洁区域的作业,要在相应区域进行公示,保洁时间、责任人、举报电话等都要接受全员监督,保洁好坏直接牵涉公司的利益,让员工充分参与监督,是提高保洁监管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。
公司定期不定期的抽检是确保保洁质量的又一手段,是对保洁部门考核的主要依据。建立公司检查监督和考核机制,实现全员齐抓共管,保洁管理必将取得实效。
6. 专业设备、智能设备与人的高效协同
专业设备如:洗地机、扫地机、吸尘器、地毯清洗机、高压清洗机等,它们可极大的提高清洁效率,降低人工成本。如几千平方的地库,用传统的尘推或拖把来清洁,好几名保洁员也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保洁工作。费时费力,人工成本也极大的提高了。如选择一台洗地机,一人操作,两个小时就可以轻松把地库清洗的干干净净。
而清洁机器人作为保洁服务全新的工作伙伴,随着人机协同逐渐成熟,势必会引起从业人员结构的改变。清洁工作,也将越来越简单轻松,越来越标准智慧,管理越来越数字化。从业人员,特别是管理干部,势必会年轻化知识化。
清洁机器人设计需要从实用性角度出发,通过硬件功能优化、创新科技的注入,达到实用价值的提升;此外还需通过对保洁步骤的拆分,优化重组每一步骤人和机器人的分工与协作,并通过软件控制,令清洁工作系统化、流程化,最终形成人机协同的可视化全流程管理。当然,并不是所有区域都能选用清洁机器人,而专业设备与智能设备的重叠,也将为清洁公司提供更多的选择。目前智能清洁机器人尚未成熟,等待我们的则是更多的挑战与创新。